滿載砂石的萬噸貨輪駛向長江下游!江海對流新格局開啟
這種江海雙向對流模式使港口貨物周轉效率提升35%,單位物流成本下降20%,形成“礦石入湘、砂石出湖”的資源循環網絡。
滿載砂石的萬噸貨輪駛向長江下游!江海對流新格局開啟
這種江海雙向對流模式使港口貨物周轉效率提升35%,單位物流成本下降20%,形成“礦石入湘、砂石出湖”的資源循環網絡。
6月27日,滿載砂石的萬噸貨輪“弘洋2168”從湖南虞公港碼頭緩緩發航,駛向長江下游。“弘洋2168”離港,標志著虞公港首次完成萬噸級船舶靠泊作業,為實現砂石礦石雙向對流及通江達海功能奠定基礎。
在虞公港碼頭上,一艘滿載洞庭湖建筑用砂的自卸駁正通過皮帶輪將砂石以水水過駁作業方式轉運至“弘洋2168”貨輪上,這艘貨船之前裝滿的萬噸進口鐵礦石已經過港口自動化卸船機從船艙直送入庫,再通過智能調度系統完成裝車轉運。這種江海雙向對流模式使港口貨物周轉效率提升35%,單位物流成本下降20%,形成“礦石入湘、砂石出湖”的資源循環網絡。
“弘洋2168”首泊,進一步凸顯了虞公港將長江“黃金水道”向湖南內陸延伸近100公里的戰略價值。長株潭地區貨物經此發航,可直抵長三角等下江區域,較原公路轉海運模式,物流時間可縮短2~3天。據測算,虞公港一期工程鐵路專用線通車后,腹地鋼貿企業每噸貨物物流成本可降低15%以上,按年吞吐量990萬噸計算,年節約區域物流成本3000多萬元。隨著“水公鐵”多式聯運體系進一步完善,虞公港將成為服務長株潭都市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的核心樞紐,推動湖南深度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格局。